工伤,又称职业伤害或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或职业病伤害,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规定,工伤的定义涵盖了多种情形,具体如下:
1、基本定义
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劳动者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
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时受到的伤害。
履行工作职责: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而遭受的暴力等意外伤害。
患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因工外出期间:职工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上下班途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其他情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视同工伤的情形
突发疾病死亡或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抢险救灾等活动中受伤: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原军人伤残复发: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3、不构成工伤的情形
故意犯罪:职工因故意犯罪导致的伤亡。
醉酒或吸毒:职工因醉酒或者吸毒导致的伤亡。
自残或自杀:职工自残或者自杀导致的伤亡。
4、工伤认定流程
申请:单位或个人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调查核实: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审查决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审查决定。
公示公报:对外公示并公布决定。
执行监督:执行并进行监督。
5、工伤分类
按损伤原因分类: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器工具伤害、触电、灼烫、火灾、淹溺、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瓦斯爆炸等20种类型。
按损伤程度分类: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三类。
按伤残级别分类:共分为10个伤残等级。
工伤是一个涉及劳动者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以及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可以更好地预防和解决工伤问题,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