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简称社保)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步完善和不断推进的过程,其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986年,以下是对我国社保开始时间的详细阐述:
一、试点阶段(1986年)
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开始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事件:1986年10月,我国在国有企业中开始试行劳动合同制,并对职工实行养老保险制度,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社保制度的初步尝试和探索。
二、基本制度建立阶段(19931996年)
1、政策出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后,国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92年,国家出台《关于深化养老保险改革的通知》,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全面推行全民合同制,并逐步覆盖至更广泛的企业及个人群体之中。
2、个人账户建立:1996年,我国开始建立个人账户,铁路部门于1998年建立个人账户,这一步骤为社保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立法与全面推广阶段(1999年至今)
1、《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颁布: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颁布并施行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对各类单位及个人征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失业保险,这是社保缴费制度在全国全面推广和实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保制度从行政法规过渡到国家法律层面,社保制度也上升为国家法律地位,该法律的出台进一步巩固了社保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3、持续改进与发展:自社保制度建立以来,我国一直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发展,近年来推出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医保电子凭证等措施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
我国社保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全面推广、从行政法规到国家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最早的社保缴纳记录可追溯至1986年的国企试点阶段,而全国性的社保缴费制度则是从1999年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开始全面推广的,此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和一系列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保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保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