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是指特定主体实施的违反现行法律规定且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根据不同法律领域和性质,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以下是对违法的详细解释:
1、基本概念:违法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违背法律规范规定的、有过错的、对社会有危险性或有害的行为,违法行为按其性质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2、构成要件
主体:违法行为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依法设立的法人。
客体:违法行为必须有被侵犯的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主观方面:违法行为必须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的过错。
客观方面:违法行为表现为超越法律允许限度的权利滥用、作出法律禁止的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定的积极义务等。
3、分类
刑事违法行为:指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这类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最高,需要通过刑事制裁来维护社会秩序。
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利或不履行民事法律义务的行为,这类行为通常涉及合同纠纷、侵权赔偿等,处理方式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
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这类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许可证照等。
4、特征
社会危害性: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是对社会造成危害。
过错性:违法行为必须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
违法性:行为必须违反现行法律规定。
应受惩罚性: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5、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包含关系:犯罪一定违法,但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而违法行为可能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区别:犯罪行为违反的是刑事法律,而违法行为可以是任何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因此需要更严厉的法律制裁。
6、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对于民事违法行为,行为人需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
行政责任:对于行政违法行为,行为人需承担行政责任,如罚款、拘留等。
刑事责任:对于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如有期徒刑、罚金等。
7、举例说明
刑事违法:如盗窃、抢劫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刑法规定,还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应受刑罚处罚。
民事违法:如合同违约、侵权行为等,这些行为虽然违反了民事法律规定,但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如交通违章、环境污染等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行政管理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需承担行政责任。
违法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多个法律领域和多种行为类型,了解违法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分类及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遵守法律,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