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老保险:
个人账户是用于记录参保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从单位缴费中划转计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上述两部分的利息,它是参保人退休后计算养老金的重要依据之一。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2、医疗保险:
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本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中个人自付的部分等。
用人单位和职工需要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不同地区的缴纳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可咨询当地社保部门。
3、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等。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4、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等费用。
职工在工作期间或在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并申请工伤认定。
5、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女职工生育期间的费用,包括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等。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6、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是一种长期住房储金,由单位和个人分别缴存,归个人所有,职工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房产,或者用于支付房租等住房相关费用。
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比例一般在5%至12%之间,具体比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序号 | 问题 | 回答 |
1 | 五险一金可以不缴纳吗? | 不可以,根据中国的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五险一金,如果用人单位不按时足额为劳动者缴纳五险一金,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2 | 五险一金缴纳基数如何确定? | 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是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标准,通常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职工的缴费基数按照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确定,不得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也不得高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00%,对于新入职的员工,一般以入职当月的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