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不好卖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现象,以下是详细分析:
1、经济环境方面:
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下行,经济增长结构变化以及新冠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经营资金压力加大,居民财富和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使得保险购买主体在决策时更加谨慎。
2024年8月31日和9月30日预定利率下调,部分客户对新产品内容、分红和监管了解不足,接受度较低。
2、客户需求方面:
过去大量营销人员利用缘故关系推销保单,现在完全没有接触过保险的人数减少,大量客户进入二次采购阶段,对保险产品的选择更加理性,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销售难度加大。
客户更加注重高品质的服务,量身定做的产品和客制化的服务成为重要选择因素,数字化普及使客户追求极致体验,倾向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自动化、便捷化投保和服务流程,传统保险企业面临巨大压力。
3、市场环境方面:
中国保险行业逐步由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市场主体的经营管理模式需要转变,传统粗放式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必须向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竞争转变。
保险业单月保费连续负增长,人身险个险新单暴跌,银保新单骤降,五大上市险企退保金额高,寿险代理人数量减少且流失率高,反映出保险销售的困境。
4、产品特性方面:
保险是一种特殊商品,在真正需要时可能无法购买,如生病时不能买医疗险等,导致人们缺乏主动购买意愿。
纯保障型产品因“购买保险最好的回报就是没有回报”这一特点,较难销售,而返还型和理财型保险相对火爆。
5、销售渠道方面:
我国保险业主要依赖代理人渠道,但该渠道存在增员难、流失率高、培训成本高、服务质量低等问题。
随着互联网发展,客户获取信息方式多元化,对保险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要求更高,传统销售模式受到冲击。
6、社会形象方面:
保险行业曾出现一些负面信息,如“理赔难”“拒赔”等,导致人们对保险产生误解和不信任,社会形象较差,谈保险色变。
部分销售人员为追求业绩,存在错误销售行为,使客户购买了不匹配的保险产品,进一步损害了行业形象。
7、行业竞争方面:
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和差异化,各保险公司产品相似度高,客户难以选择,同时市场上新的保险科技公司不断涌现,传统保险公司面临竞争压力。
保险不好卖是由经济环境、客户需求、市场环境、产品特性、销售渠道、社会形象以及行业竞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保险企业若想提升销售业绩,需深入了解这些因素,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和服务,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